在CAD機械制圖的過程中,讀零件圖是很重要的。讀零件圖的目的是:了解零件的名稱、用途以及材料等情況;了解零件的各部分形狀結構特點和相對位置關系;了解零件的大小、制造方法和技術要求等。
一、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讀零件圖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如下:
1. 首先看標題欄,大致了解零件
看標題欄,了解零件的名稱、材料、數量、比例等,大體了解零件的功用。對于復雜的零件,可以查閱有關的技術資料,如該零件所在部件的裝配圖、與該零件相關的其它零件圖和技術說明等,以便了解該零件在機器或部件中的功用、結構特點和工藝要求。
2. 分析視圖,明確表達目的
看視圖,就是要分析零件圖中有哪些視圖、視圖之間的關系等。首先應從主視圖著手,根據投影關系識別出其它視圖的名稱和投影方向,找出局部視圖或斜視圖的投影部位,及剖視或斷面的剖切位置,從而弄清各視圖的表達方法和表達目的。
3. 綜合想象出零件的結構形狀
在了解視圖數量和各視圖的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接下來應利用形體分析法,對零件進行分部位對投影,想象出各部分的形狀及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組合方式;對于較難看懂的部位,還需應用線面分析法分析。最后,綜合想象出零件的結構形狀。
4. 分析尺寸,明確零件的重要結構尺寸
零件圖上的尺寸,是制造、檢驗零件的重要依據。應根據零件的結構特點和制造工藝要求,首先找出三個方向的尺寸基準,分析主要結構的主要尺寸,再弄清每個尺寸的尺寸性質,是屬于定形尺寸還是定位尺寸,從而理解圖上所注尺寸的作用。
5. 分析技術要求,了解零件的質量指標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既是制造零件時的加工質量要求,又是零件性能的重要保證。看圖時,主要分析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要求,先分析重要表面(如配合面、主要加工面)的加工質量要求,了解各符號的意義,再分析其它加工面或不加工面的加工要求,以了解零件的加工工藝特點和性能要求;然后閱讀技術要求文字說明,了解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或修飾、檢驗等其它技術要求。
6. 綜合歸納
根據以上分析,對于零件的作用、形狀結構和加工要求,已經有了較全面的了解,也抓住了零件的關鍵。審核圖紙時,可以確定結構是否合理、表達是否完整清晰、尺寸標注是否齊全合理、技術要求是否恰當,并考慮在合適的產品成本下,進一步完善圖紙內容。
二、讀零件圖舉例
如圖 1 所示,為某一泵體的零件圖,讀圖分析如下:
圖 1
1. 從標題欄可知,該零件的名稱是泵體,屬于箱體類零件,是油泵部件的主體零件,主要起支承、容納其它零件的作用;泵體的材料是灰口鑄鐵 HT200 ,其毛坯應是鑄件。
2. 表達泵體共用了主、俯、左三個基本視圖,其中主視圖采用了半剖形式,既表達了泵體的主要外形結構,又表達了它的部分內部結構;左視圖采用了局部剖視,剖切部分主要表達泵體的內部空腔結構;俯視圖主要表達泵體的中下部結構形狀。三個視圖的表達目的各有側重,反映了泵體的結構形狀。對于其它復雜類零件,除了基本視圖表達了零件的主要結構形狀外,可能還有一些輔助視圖,以補充表達基本視圖表達不清楚的零件結構,學習看圖時應注意這一點。
3. 用形體分析法看圖可知,泵體的上部結構主要是由共軸線的兩個圓柱筒和一個圓錐凸臺組成的,其中,前面那個圓柱筒的端面上有三個螺紋孔,圓柱筒的左右兩側又有圓柱形凸臺;泵體的下部是一塊開有兩個光孔的長方形底板;中間部分是 T 字形連接板,起連接泵體上下部分結構的作用。由此,綜合想象出泵體的結構形狀,如圖 2 所示。
圖 2
4. 從圖 1 中可知,泵體的長度方向主要尺寸基準是泵體的左右對稱中心線,主要定位尺寸有 138 、 120 等;寬度方向主要尺寸基準是泵體的前端面,主要定位尺寸有 52 、 30 等;高度方向主要尺寸基準是泵體的底面,主要定位尺寸是 85 。泵體的重要定形尺寸有φ 98H7 、φ 14H7 、 Rp3/8 、φ 130 、φ 120 等,還有其它尺寸如左右圓柱凸臺的直徑φ 32 、前端面上的三個螺紋孔尺寸 3xM6-6H 、底板的尺寸 145 、 40 、 14 及尺寸 90 、 19 、 2x φ 11 等等。
5. 可以看出,圖樣中有尺寸公差要求的尺寸只有φ 98H7 和φ 14H7 ,泵體的整體尺寸精度要求不很高;泵體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參數 Ra 的值有 1.6 μ m 、 3.2 μ m 、 12.5 μ m ,可知 Ra 值為 1.6 μ m 的表面是泵體的重要加工面,其它表面是一般加工面和不加工面。
我們首先給大家介紹了在CAD機械制圖中,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通過以上實例的看圖分析,我們對泵體有了全面的了解。如有必要,就可對泵體提出在圖形表達、尺寸標注、技術要求等方面的完善意見。
2023-11-01
2022-06-16
2022-06-09
2022-04-26
2022-03-01
2019-12-16
2019-12-16
2019-12-16
2019-12-16
2019-12-16
2019-12-16
2019-12-16